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原则

EHS管理软件

 

  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必须搞、搞好的问题。企业在推行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双重预防机制创建存在的问题

 

 (1)对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认为双重预防机制是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行为,并非企业因自身需要而主动开展,造成对双重预防机制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开展工作的内在动力、工作主动性不强、重形式、轻运行,导致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深入、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存在针对风险提出的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未融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

 

  部分企业不深入理解双重预防机制,不明白怎么开展工作,为了应付检查,花钱聘请第三方中介咨询机构,做了一套文件资料供检查和交流学习,而这些文件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未得到落实和实施,未对企业已有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表等进行针对性的修订,没有融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执行到位。

 

 (3)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相互混淆

 

  部分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存在误区,不知道两者之前的区别与联系,部分企业又搞了一套双重预防机制资料。然而本质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相关工作,最终实现融入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

 

 (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不到位

 

  部分企业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时,各岗位员工各自辨识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由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总,评估分级和制订防控措施后,形成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由于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有限,未请专家参与风险辨识与评估,导致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提出的风险管控措施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未有效发挥作用。

 

 (5)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脱节

 

  企业在开展隐患排查时,往往以企业规章制度为依据,而不是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导致企业的实际风险点与隐患排查的重点存在偏差,甚至出现排查盲点,两者之间未相互结合;未关注排查对象的风险级别,导致一些风险高的危险点排查力度不够,一些事故发生概率高的危险点被忽略。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将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虑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动态管控。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原则

 

 1)机制融合一体化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相融合,形成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避免一阵风两张皮现象,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

 

 2)风险管理显性化

 

  根据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任务并跟踪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时预警异常状况,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隐患及时治理。采用风险告知、安全承诺等可视化手段及信息化工具,实现生产现场安全风险隐患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

 

 3)机制建设规范化

 

  企业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工作推进机制、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智能化信息平台、有激励约束制度的要求,自主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确保机制建设的规范性。

 

 4)系统建设多元化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企业可根据安全管理实际自主建设双重预防信息化平台,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应符合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据交换规范要求,实现政府各级部门与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实时共享。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时,应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相互补充、融合建设;应坚持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时,应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相互补充、融合建设。